2010年12月,山東濟南地鐵一號線15萬平方米的工地上,21臺三一旋挖鉆機并肩作業(yè),以平均3小時成樁的施工效率及穩(wěn)定的作業(yè)性能打造出三一工民建領域的經典施工案例。在這場“會戰(zhàn)”中,2005年入市的SR150成為主力,該機型憑借機動、靈活、施工效率高等特點深受客戶青睞,市場份額達到60%以上,成為中小型旋挖鉆機市場的絕對領先者。
然而,秉承“一切源于創(chuàng)新”理念的北京三一重機并沒有就此滿足。2011年12月,他們決定在原SR150C的基礎上研發(fā)新型SR120旋挖鉆機。今年4月初,第一臺正式銷售的SR120型旋挖鉆機下線。剛一下線,該機就被陜西客戶搶訂。據北京三一重機研究本院總體所劉志巖介紹,該機型之所以一下線就被搶訂,與該機的性能優(yōu)越、特點突出是分不開的。
該機型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到目前城市中工民建領域施工空間越來越狹小、對施工設備的空間適應力要求越來越高的現實市場需求。經過試驗論證,在保證整機可靠性和工作效率的前提下,降低整機高度,使它在施工作業(yè)中,更加靈活、方便,更加適合空間狹小的施工環(huán)境。不僅如此,其他類型的旋挖轉機進行施工轉場或者運輸時,必須將鉆桿卸下,另行運輸;上桅桿不是整根一體,在折桅時速度受到很大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施工效率,增加了能耗。然而SR120通過降低整機運輸高度,使帶桿整體運輸成為可能。折桅方面,采用整體上桅桿設計,運輸時上桅桿無需折疊。這兩項設計為設備施工節(jié)約了大量的工作時間和運輸成本。客戶反映,以前每次運輸都要兩輛車,一前一后,其中一輛車沒及時到達,就會影響施工進度。現在SR120讓這些麻煩都迎刃而解。
劉志巖告訴記者:“我們的設計研制過程始終圍繞節(jié)能、增效進行。”最終,SR120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整體運輸,運輸成本節(jié)省40%,轉場時間縮短一半以上;快速折桅及整機安裝,單次安裝節(jié)省時間1/3以上;整機有效施工效率與市場同等機型相比提高10%;平均有效施工燃油與市場同類產品相比節(jié)省5%~10%。
三一第一臺SR120型旋挖鉆,目前正奮戰(zhàn)于西安和生國際農副食品會展交易中心施工工地上。該項目的樁孔要求直徑750毫米,深30米,工作量400根樁孔。設備目前工作了300小時,每根用時50~60分鐘,油耗為8小時每桶??蛻艏娂娰澴uSR120為“城市工民建之王”。